阿细跳月

http://people.sina.com.cn 2003年12月15日 09:40 新浪论坛

    作者:老野鹤

  (散文)阿细跳月

  老野鹤

  一、

  这是一个春天的早晨,随着一阵舒缓的阿细长笛声,我踏上了阿细跳月的原生地——云南省弥勒县西山区。西山区古时为阿欲部山的一部分,因这里森林茂密,长年葱翠因而被称为屏翠山,屏翠山在弥勒县城的西边,故从民国初称之为西山区。弥勒西山是阿细人的聚居区,故西山又称阿细西山。阿细人有17万人口,星罗棋布在云南省的弥勒、路南、泸西、邱北、文山、华宁和昆明市县的山区或半山区。

  阿细是彝族的一个支系。阿细人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特别是以热情奔放,场面壮观而称著的〈〈阿细跳月〉〉被誉为彝族精神的象征。你看,阿细人身着节日的盛装,扛着大三弦参加阿娥阿者节来了。在一个青山怀抱的山凹里,由四百多个阿细青年组成的阿细跳月表演队在表演原汁原味的阿细跳月,从而拉开了阿娥阿者节的序幕。

  这就是举世著名的阿细跳月,你听,铿锵有力的大三弦声,清脆悦耳的竹笛声;你看,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轻盈优美的舞姿。这欢乐优美的歌舞,洋溢出阿细人对生活的自信,豪迈与乐观之情。

  随着人流,我们又来到了另一场别开生面的欢乐的阿细跳月的场面。为了推动阿细跳月的健康发展,西三镇镇政府在这里举行阿细跳月比赛。

  呵!阿细跳月,令人民情潮澎湃的阿细跳月;令人百看不厌的阿细跳月;令人歌颂不尽的阿细跳月呦!是谁缔造了你的肌骨?又是谁成就了你的美名?我带着这一问题,走访了阿细老毕摩。老毕摩们亮开了浑厚而深沉的歌喉,唱起了被学者们誉为人类创世纪史诗的《阿细的先基》:

  远古的那一代,远古的那一年,阿细山上住着一对爱神:男的是勇敢顽强的猎人阿者。阿者的箭法最准,他一箭就能射死一只野猪。女的是象月亮一般美丽善良的阿娥,阿娥的手最巧,她一天就能织出九拾九尺麻布。阿者和阿娥相依为命,就象月亮离不开太阳,星星离不开月亮,过着蜜一样的幸福生活。可是后来,大地连年干旱,一对饥饿的公羊竟然为了一匹枯草而大动干戈,四只猗角撞击而出的火星点燃了焦灼的大地。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阿者惦念家中织布的阿娥,于是,他心急火燎的呼唤:“阿娥——!”

  面对滚滚而来的大火,阿娥心系在山上打猎的阿者,于是,她柔肠寸断:“阿者——!”大火无情地吞噬着山林,威胁着阿细人的生命安全,于是,阿者擗下一枝青刚栗枝从自己的跟前开始扑火,他一面扑火一面呼唤妻子:“阿娥!”阿娥也从自己的家门前开始扑火,她一面扑火一面呼唤丈夫:“阿者!”就这样,在山上的阿细人跟着阿者扑火,在家里的阿细人跟着阿娥扑火,他们虽然赤膊赤足,但个个奋勇,人人争先。大火处又多沟沟坎坎,坑坑凹凹,大地被烧得炽热,又多火桩荆棘,但他们在阿者和阿娥的率先垂范下,不断地交换着左右脚,躲闪着跳跃着身子扑打熊熊燃烧的大火。分别由阿娥和阿者率领的扑火队在山上相遇了,然而他们又分开了,他们又为了扑大灭而分别奔向了另一座山头。三天三夜后,这场蔓延大地的野火被扑灭了。面对焦灼的大地,阿者感到恶火攻心,更不知妻子阿娥是死是活。于是,他痛不欲生地一声又一声地呼唤:“阿娥——!阿娥——!”

  猛然,山天相吻的远方传来了阿娥那兴奋的应答声:“阿者——!阿者——!”于是,人们并高举着扑火的树枝,口中高喊着“阿娥,阿者”的名字,在红土裸露的山岗上相汇了。人们欢呼着,拥抱着,欢庆着阿细人的劫后余生。在欢跳中,阿者偶尔弄响了背在背上的弓弦,悠悠的弓弦声十分动听,于是就引起了阿者的联想,于是就造出了最初的助跳乐器三弦。从此之后,每当月明风清之夜,阿细人就点着燃篝火,追忆起这段感人的故事,就跳起了欢乐的阿细跳月。

  从此,阿娥和阿者的故事就写进了阿细人的生活;阿娥和阿者的故事就写进了举世著名的《阿细的先基》。于是乎,每当阿细小伙子邀约小姑娘们跳阿细跳月时所唱的第一句歌声是高亢嘹亮的“阿娥——!”阿细姑娘应答小伙子们进行阿细跳月时所唱的第一句歌声是舒人心绪的“阿者——!”

  阿娥和阿者是阿细人永远的一对爱神,阿娥和阿者是阿细人急公好义的楷模!阿娥和阿细人永远同在;阿者和阿细人永远同在。阿者是阿细人的天,阿娥是阿细人的地;阿者是阿细人的热又热(太阳),阿娥是阿细人的明亮又亮(月亮);阿者是阿细人的春风,阿娥是阿细人的彩云;阿者是阿细山上尖尖的尖峰,阿娥是阿细山上团团的山峦。如今的阿细人,都是阿娥和阿者的一脉相传的传人。我们每一个阿细人都是能歌善舞的阿娥和阿者;我们每一个阿细人都是急公好义的阿娥和阿者!

  阿细跳月一轮又一轮地跳着,一场接一场地跳着。我听罢老毕摩的歌唱,知道了阿细跳月的内涵。呵!阿细跳月,那笛子与三弦的相伴,那木叶与月琴的交融,那一对对恋人的相偎相依,是恋人们心心相印的勇跃展示。那铿锵有力的阿细跳月的乐曲,是劫后余生焦灼大地上的喜悦之情;那左右轮换的快迅跺脚拍手,是红土热风托起高原的红太阳!

  二、

  阿细跳月从节奏上分,可分为老年乐和青年乐两种。老年乐以小笛子,木叶,四弦,三弦,二弧,三弧为主要乐器。男人弹奏乐器而跳,妇女们则拍手曳腿而跳,伴唱即兴抒情的五言歌,其中特点是动作含蓄而舒缓慢卷,情感内蕴而抒放,喜而不露,欢而不狂,专注执着,谐趣横生,具有清郁馨香的山野遗风是老年乐的一个特点。青年乐则由一人带队吹哨,男方鸣笛引弦,女方拍手相迎,一进一退,起落有致,高潮时常伴有“哦!哦!哦”的欢呼声。

  阿细跳月的乐器与蹈具都是就地取材,譬如:木头、竹子、树叶、羊皮、牛皮绳等等。甚至于早已废弃的通洞钱也被阿细人用来做成一种叫做“霸王鞭”的道具,在阿细跳月的三步乐中使用。

  阿细跳月乐是阿细语言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它突出了阿细音乐中特有的“135”核心韵律,每一句弦声笛韵都能对译成完整的阿细五音节句式。阿细跳月产生于阿细人的劳动和生活中,所以阿细跳月与劳动,生活以及庆祝、欢迎、祭祀等活动密切相关。

  农历二月初三这天早上,我与中外记者采风者一道走进了一个叫何万的阿细山寨,来到了阿细祭火场。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阿细祖先中一个名叫木灯的毕摩花了3天3夜的时间,终于在这一天钻木取火成功。于是,阿细人把火称为“木灯”,并把木灯毕摩尊为火神。每到的农历二月初三这一天,阿细男子就会赤身裸体,在身上绘上各种与火有关的图案,簇拥着火神像,由年长的毕摩完成钻木取火的过程,并带领队伍沿街游祭火神。据有关人士介绍:这种祭祀活动从隋朝开始就延续至今。阿细祭火是人类仅存的原始裸舞与人体彩绘的返朴归真以及阿细人对火的顶礼膜拜。阿细人认为,是木灯毕摩钻木取火的成功才使阿细人告别了洪荒,告别了茹毛饮血的蒙昧年代。但是,火又是个很无情的东西。为了祈求火神造福人类而不再肆虐害人,阿细人每年都要举行这种原始而古朴的祭火仪式。在这原始古朴而又狂欢的祭火场合,更是少不了被誉为彝族精神象征的阿细跳月!

  阿细跳月,始终伴随着火的活动。阿细跳月从扑灭一场蔓延的大火演化而来,又被阿细人用来对火神的歌颂与祭祀。由此可见,祭火跳的阿细跳月属于祭祀的一部分,祭火跳的阿细跳月成了祭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祭祀场上的阿细跳月是阿细人献给火神的特殊的礼物!你听,三弦声,竹笛声,木叶声,把掌声,脚步声交汇成热情奔放欢快愉悦的阿细跳月进行曲。于是,一个个阿细跳月的美丽舞姿,成了摄影爱好者们一个又一个美丽的定格!

  你看,一群阿细姑娘手里拿着什么东西走来。你知道她们手里拿的是什么东西吗?不错,是两块小木板。但你知道这是用来做什么的吗?不知道了吧?那姑娘们会告诉你。原来,这两块小木板也是阿细跳月的一种道具,据说与古时的钻木取火有关。姑娘们手中拿着的木板,代表古时用来钻木取火的木头。于是,就有了这用木板拍打的别具风情的阿细跳月。

  在阿细跳月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个人对此作出了功不可以没的贡献,那就是凤凰山寨的阿细农民段家先。以前,阿细人用的三弦都不大,老年乐和青年乐也只有节奏上的区别,没有大小三弦之分。直到1936年,凤凰山寨的阿细农民段家先认为当时的小三弦不足以表达迸发的激情,并亲自制作了一把弦筒直径为50公分,总高1.75米,重25公斤的第一把特大三弦。该大三弦音调雄浑热烈,气势磅礴。栓弦的铁皮上装有松动的铁皮相互碰响,咚咚的琴声和唰唰的铁皮碰击声具有万马奔腾,千鼓擂动的气势,震撼着人们的心弦。因而,特大三弦一面世就在阿细西山引起轰动,阿细青年纷纷仿效制作大三弦。段家先因此而被誉为大三弦之父,他亲手制作的第一把特大三弦被称之为大三弦之王。特大三弦一般用于伴奏,大三弦是阿细跳月的灵魂,也是彝族特有的民族乐器的瑰宝。

  三、

  阿细跳月随着阿细人的历史和发展,流下了很多辉煌的足迹:早在1936年,当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云南地下党与弥勒籍的彝族将领张冲联系,组织阿细跳月队上昆明进行抗日宣传,引起省城轰动。这是阿细跳月第一次走出山寨,登上城市舞台,是一座光辉的里程碑;抗日战争时期,由卢汉,张冲等人率领的三迤健儿奔赴抗日前线,特别是由张冲率领的184师在台儿庄战役的禹王庙战斗中痛击日本侵略军,为三迤各族民众争了光,阿细跳月队随三迤慰问团奔赴抗日前线,为部队官兵送去了亲人的问候!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民族政策和“百花齐放”文艺方针指引下,《阿细跳月》如烂漫山花,争奇斗妍。段家先等阿细农民扛着特大三弦三次随队上京演出,参加国庆大典,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阿细跳月队与毛泽东主席合影留念这张巨幅照片,既是段家先的骄傲,更是所有阿细人的骄傲!更令人兴奋的是,在这次国庆大典上,在那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中,阿细跳月队队长龙介仁身穿阿细麻布褂子,腰系麻布花条围腰,代表中国彝族向毛泽东主席敬献了锦旗,龙介仁兴奋地向毛泽东主席报告:我是云南彝族的阿细泼!1954年,由原弥勒彝族自治县县长龙介仁率领的阿细跳月队代表中国民间艺术团远渡重洋,赴波兰华沙参加第三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阿细跳月》一举夺得国际金奖。自改革开放以来,弥勒县“阿细跳月协会”和“阿细跳月艺术团”曾多次到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珠海,海南,香港等城市及日本等东南亚各国。1988年,“阿细跳月”参加全国广场舞蹈比赛又荣获优秀节目奖。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期间,弥勒县组织了200人的阿细跳月表演团参加世博会开幕式和开园仪式……阿细跳月和阿细跳月艺术团作为阿细人民的使者,广泛地进行了民族文化艺术的交流,多次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声誉。

  一直以来,《阿细跳月》这朵民族文化艺术奇葩,以其粗犷豪放而又轻盈柔情,欢快热烈的艺术形式,深受各界人士的喜爱和关注,使其成为不同形式的艺术品:早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初,著名的导演兼摄影家牛山纯一先生就把阿细跳月拍进《云南民族风情录》的电影记录片中,由彝族作家毕然创作的文章〈〈阿细跳月〉〉曾被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作为中秋节的空中礼品,曾多年用八种语言广播。由云南艺术学院编排的《她从画中来》,也以大量的篇幅展现了阿细跳月这一劫后余生的颂歌。成都军区战旗杂技团以阿细跳月为素材,编演了杂技《阿细跳月》,并在国际上获了大奖。《阿细跳月》作为中国的经典名曲,还写进了我国基础音乐的教材中。《阿细跳月》不仅为中国各民族人民喜闻乐见,而且也深受国际友人的喜爱,早在1986年,美国乐坛就把《阿细跳月》例为世界最受欢迎的十大名曲之一,白宫午休时常放《阿细跳月》。国际友人马海德在西山与阿细人生活了一段时间以后,因为参与了阿细跳月而赞叹:“阿细是一个欢乐的民族。”著名舞蹈家戴爱莲看'阿细跳月'情不自禁参加表演后高兴地说:我又年轻了10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云南省正向旅游大省迈进,阿细同胞更加意识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对振奋民族精神,推动经济的发展,提高社会知名度具有重大的意义。为此,弥勒县于1995年率先成立了阿细跳月协会,协会一致推举毕华(女)为该协会的第一任会长,并多次举行了阿细跳月的比赛活动。从此以后,各种形式的阿细跳月比赛活动在阿细西山区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1996年火把节期间,由牛山纯一先生带领的日本铁木真音像公司到弥勒县的阿细西山拍摄阿细跳月的盛况。昆明地区的“昆阿(昆明阿细)协会也活动频繁,他们多次到该市西山区海口镇上哨和下哨的阿细村进行寻根活动和以阿细跳月为主的文艺活动,多次派人到弥勒西山进行阿细跳月交流活动,从而增进了团结和友谊。

  这天,我乘坐行驶在窄轨铁路上的小火车来到了开远市。开远,古时彝语称之为阿(读音为e)迷州,是腊玛古猿生存繁衍过的地方。开远,如今是一座新兴的工业诚市,她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锨镶在南疆的边陲。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一群原籍弥勒西山的彝族支系阿细人,为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成立了开远市彝族阿细跳月协会。经过几年的风雨,开远市的阿细跳月协会影响日益扩大,得到有关部门和广大市民的支持。每当盛大节日或庆典活动,阿细跳月都成为开远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开远市彝族阿细跳月协会会长岳佩峰告诉我,该协会是一个研究〈〈阿细跳月〉〉文化艺术的群众性团体。旨在党的有关文化艺术的方针指导下,弘扬〈〈阿细跳月〉〉这一优秀民族文化艺术,研究提高〈〈阿细跳月〉〉的内涵,丰富会员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会员文化艺术水平,增进团结,增强体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其任务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增强会员之间的团结与友谊;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广泛进行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促进协会工作的发展。

  四

  红色的土地,青翠的松柏,这是阿细跳月的故乡。

  阿细跳月是山岗上的马樱花,她开得是那样的姿情怒放,无拘无束;阿细跳月是蓝天里的五彩云霞,她是那样的绚丽而又悠然自得;阿细跳月是少男少女们的心曲,她们借助阿细跳月的旋律,向心上人吐露着最真挚的情感;阿细跳月是一束五彩线,她把两颗飘浮不定的心紧紧地拴在一起。看,一个天合地作的爱情故事又将在这里上演……

  圆圆的月亮哟,横贯长空的银河!阿细人与月共舞;阿细人在银河下跳月;阿细人在熊熊燃烧的篝火边跳月;一曲又一曲的阿细跳月声中,熊熊燃烧的篝火幻化成一轮初升的太阳!

  春天来到了,

  梨树开花了,

  桃树开花了,

  高兴是今天,

  快乐是今天!

  笛子吹起来,

  三弦弹起来,

  跳月跳起来……

  阿细人把这热爱生命的赞歌,唱得风风火火;阿细人把这热爱生活的舞步,跳得气势磅礴。

  哦!阿细人,他们有着火一样的火烈。他们是从葫芦里走出来的一个民族;他们是唯一一个祭火的民族;他们是以龙虎为族称的民族,他们在阿细跳月中展现着源缘流长的龙虎文化。

  是的,每一个阿细人,都具有大山的性格;每一个阿细人,都具有龙虎的气魄。正是融进了大山的性格;正是融进了龙虎的气魄,阿细跳月才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与浓浓郁郁的生活气息。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阿细跳月,既是情感的迸发,又是力量的拼搏。你看,这是一个火把节的场面,下雨了,泥巴稀了,但那稀泥,粘不住跳动的脚步;雨水,泼不息心中的激情;小姑娘的把掌也拍肿了,但那心尖尖儿还在发痒;小伙子们累得直不起腰,一任汗水洗涤岁月沉积的疲劳。

  哟!哟!哟!哟哟哟!

  跳啊、阿细跳月。阿细人把阿细跳月跳得气壮山河:

  嘿!嘿!嘿!嘿嘿嘿!

  跳啊、阿细跳月。阿细人把阿细跳月跳得响彻云霄:

  赛!赛!赛!赛赛赛!

  啊,阿细跳月,你是春天的舞姿;你是中秋的月亮;你是举世著名的与月共舞!我走进一个叫龙多的阿细山寨,有一个阿细人对我说:我们阿细人可以没有酒喝,可以没有肉吃,但我们阿细人不能没有阿细跳月。

  是的,阿细跳月是阿细人勤劳勇敢的特征;阿细跳月是阿细人不屈不挠的精神旗帜;阿细跳月是阿细人与月共舞的民族风采!所以啊,有阿细人的地方就有阿细跳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了阿细跳月,就意味着阿细人的生命之火不再燃烧;如果没有了阿细跳月,就意味着阿细人那不屈不挠的精神旗帜不再飘扬。

  五、

  旷场上的干柴哟,山野里的篝火,蓝天白云下的草地上,红土裸露的山岗上,抑或是峭壁千刃的石峰间,阿细人风风火火来跳月。

  这是我在被誉为阿细先基的发源地的龙多寨拍下的一组镜头:你看,老爹和老奶奶们来了,大爹和大妈们来了,小伙子和小姑娘们来了,阿细跳月的传人们也来了。

  为了那蓝天与白云,阿细人跳啊,唱!为了那青山与草地,阿细人跳啊,唱!为了那春天的雨水,阿细人跳啊,唱!为了那艳丽的花朵,阿细人跳啊,唱!为了那幸福的生活如马樱花一般艳丽,阿细人跳啊,唱!

  阿细部的儿子是虎龙;

  阿细山的姑娘展花容。

  阿细部的儿女世代传宗,

  葫芦里洒下幸福的子种。

  阿细部的儿子是英雄,

  展示龙人虎族的雄风;

  阿细山的姑娘是金凤,

  吐出山茶杜鹃的美容。

  密枝神培育着青松;

  太阳神保护着子种。

  阿细山上荡漾着常绿的春风

  彩云南下妖娆着幸福的美梦……

  ——阿细人载歌载舞。

  大青山哟伟然屹立不变形,红丹丹的石岩哟历经风雨不变色;这赞美生活的歌声哟,阿细人世世代代唱;这与月共舞的阿细跳月哟,阿细人日日夜夜跳。阿细人最称心的是阿细跳月;阿细人最爱跳的是阿细跳月;阿细人最值得骄傲的是他们创造了这举世著名的阿细跳月!

  阿细山郁郁葱葱;

  阿细部人寿年丰!

  阿细先基唱出我们心头的歌颂;

  阿细跳月展现我们幸福的美梦。

  我们的日子过得火红;

  我们的民族世代兴隆。

  我们的日子过得火红;

  我们的民族世代兴隆……

  呵,阿细跳月,你从远古的满山大火的时代走来;你从远古的洪水满天的时代走来……而如今,你又披挂着民族文化的风彩向未来的辉煌走去;向辉煌的未来走去……

  来吧!我亲爱的朋友;来吧!来自远方的客人。让我们与热情奔放的阿细人一起唱吧;让我们与快乐永远的阿细人一起跳吧;让我们衷心地祝福,祝福阿细跳月这朵民族文化艺术的奇葩越开越艳!


评论】【返回论坛首页】【 】【打印】【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论坛意见反馈留言板 联系电话010-82628888转535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