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货声

http://people.sina.com.cn 2003年12月05日 13:37 新浪论坛

    作者:李松

  叫卖,也称货声和市声。我认为,每个城市所发出的叫卖声也会透露出该市的某些性格特征。因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这一方人又引发出了富有地方个性的声音。

  提起北京胡同小贩的叫卖声——老北京人还有一个叫法,称为吆喝。一个北京的朋友说他也很喜欢听,他说北京传统的叫卖声不但有强烈的季节感,而且音调也多种多样,非常中听。那声音抑扬顿挫,悦耳动人;那词藻丰富多彩喜于刻画形容。有时这种刻画未免有些夸张,但仍感到他的形容逼真而有趣。比如北京春夏之交鲜菜上市,那挑担子串街卖菜的人吆喝着“菠菜、韭菜、嫩黄瓜……”悠扬婉转,回荡在空间,不绝于耳际。街头小吃的叫卖,绝大部份有强烈的季节感,到了某一季节,就出现某一种吆喝,就给人们一种时移季换,问暖嘘寒的感觉。叫卖的品种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也不同,它的吆喝声也带有不同的感情:或昂扬、或嘹亮,亦和畅、亦凄咽,给人以不同感受。

  我到北京不长,没有他那么多的感受,可北京胡同胡同深处传出的叫卖声却也给我很深的印象。北京的叫卖声因了侯宝林的相声表演而名传整个中国。我现在住在北京的一条胡同尽头,胡同旁一律平房,青砖黑瓦,四合院,在青砖的墙根下,滋生了一层暗绿的青苔。偶尔某个墙角下会见光着膀子下象棋的爷儿们和坐马扎子摇大蒲扇的老太太们,胡同干净、幽静地向深处延伸而去……,叫卖声与这里的环境十分协调,使我感受到的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体验的是一种历史氛围。每天天刚亮,那种含混、悠长、拐弯抹角,像唱歌似的叫卖声便把我从睡梦中唤醒。那是一种被牧歌化了的,带有浓郁农业文明色彩的抒情的声音。叫卖者好像不是在从事商业行为,而是在进行民歌演唱。他们似乎不关注人们是否来买卖,只是喜欢在街头游荡。卖油条的喊:“卖油炸粿哎!烧甲脆,油炸粿,来买油炸粿啊!”卖酱瓜的喊:“卖咸酱瓜哎,酱瓜咸啊,酱瓜甜啊,酱瓜五味香啊,好做早点啊!好货甲省钱,赶紧来买!”在这些叫卖声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女人“卖豆腐哩——”的叫卖声,她把调子拉得长长的,字咬得真真的,像是乞求着什么又像是希冀着什么,你会由声音想像到她家里有个上高中正准备高考的学生,说不定还有个身弱多病的老人,总之显得疲惫而多有负担。另一个是一位年轻小伙子的男高音:“收废品”!那品字被两片微启的嘴唇挤得细细的长长的,余音袅袅在胡同里回荡,他边骑三轮车边吆喝,很少驻足停留,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等我出门去,已只能见到他瘦小的背影在胡同的另一个尽头慢慢消失了。

  对于叫卖声的出现,并非使于近代,至少在明代,京城的士大夫们便开始注意到小贩们的吆喝声了。我在明人史玄著《旧京遗事》看到这样的记载:“京城五月,辐凑佳蔬名果,随声唱卖,听唱一声而辨其何物品这,何人担市也。唱卖麸,旧有四句,比叫成诗,巡城者加之以杖。于今唯卖麸者一声,而它物重叠,其词不止一句,盖以曼声为招,彼以感耳而引。”叫卖是小商小贩的广告手段,大概是受当时京城文化的影响,叫卖在一些小贩的心目中已俨然是一种艺术了,《燕京杂记》云:“京师担卖物者,每蔓声婉转动人听闻,有发数十字而比知卖何物者。”这些小贩如醉如痴,为吆喝而吆喝,全然不顾自己是在做买卖了。

  北京的吆喝,内蕴感情,外昭节令的生活之籁,使我为之陶醉。可是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唱歌式的叫卖声在我居住的胡同里越来越孱弱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极端的叫卖声。一些外地小贩用板车拉着东西,扯起了大嗓门,对着行人的耳朵,声嘶力竭地大叫,一副不买就不饶你的架势。这种叫卖声中隐藏着一种穷怕了而急于致富的焦虑,一种恨不得掏你口袋的“急色相”。一旦你不买,他们便绝望、焦虑、着急、怨恨、生气,进而恶言相对,使附近的居民意见很大。我从这些“嗓音”中可以感觉到一种语言暴力的倾向,像“文革”时期的人在街上喊口号一样。我想,这叫卖声的更换替代,反映了繁荣与落后,市场经济的开阔与包容,南北文化的碰撞和交流。那些“上岗”且艰难生存的叫卖声,失去韵味,失去民情民风的文化底蕴,显得非职业、浮躁、陌生、急功近利就不难理解了。我还惊奇地发现,在一些胡同深处的小专卖店也出现了叫卖的声音。那些年轻的姑娘、小伙子们,用一种叙述的语调向你诉说着商品的好处,并竭力劝说人们来买他们的商品。但你不买也没有关系,这并不会影响他们继续叫卖的热情。尽管他们那种叙事语调也难免有些夸大其辞,但与上面说的相比,还是显得客观一些。更重要的是,他们既不强加于人,也不回避什么,从而显得更加真实。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我们无法拒绝商品的叫卖声四处响起,但我厌恶那种带有暴力色彩的嗓音式叫卖声。

  我喜欢北京小贩在胡同中那种越来越少的含混、悠长、柔和有韵、像唱歌似的叫卖声。每次,我都会静静倾听,但就生活本身而言,当然没有叫卖声更是好事,这意味着我们的生活就没有那么多的痛苦和艰辛!


评论】【返回论坛首页】【 】【打印】【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论坛意见反馈留言板 联系电话010-82628888转535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