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各父亲与女儿的对话

http://people.sina.com.cn 2003年12月01日 13:11 新浪论坛

    作者:张明

  一个父亲与女儿的对话

  撰文:张明

  孩子从小长到大,凝聚了多少做父母的心血。父母与孩子的对话是最需要耐心的,因为他们知道,孩子提出的问题,是幼小的心灵对世界的叩问,回答者要认真对待。当然,成年人和幼童的思考水平不在同一条线上,但是成年人也都是从幼童过来的,孩子们需要解答的问题,也是我们当初所提出的问题,回答孩子,就是回答我们的未来。一部父母与孩子的对话史,何尝不是孩子的成长史呢?我有幸记录了和女儿的对话,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面对几岁到十几岁的孩子,我当然是老师,可在许多问题的看法上,女儿未必不是我的老师。

  爸爸,你的“张”怎么和我的“张”一样

  女儿3岁时,已经可以在纸上涂鸦了。只是她在纸上涂抹的东西谁也看不懂。一天,我又看见女儿扒在桌子上往纸上瞎划拉,便耐心的教她写字。一、二、三、四,很快,女儿就会写了。我很高兴,觉得女儿好像在写字方面有天赋。于是,我又一笔一划的教她写自己的名字。“张秋晨”是女儿的名字,这三个字笔画多了一些。女儿非常认真地写下来,尽管歪歪扭扭的,毕竟是她第一次用笔写自己的姓名,还是很有意义的。女儿抬起头来,好奇地问我:“为什么我的名字叫张秋晨?”我回答说:“因为你姓张,又出生在秋天的早晨,所以叫张秋晨。”女儿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爸爸,为什么你不叫张秋晨,难道你不是秋天的早晨出生的?”女儿天真地问道。我哈哈大笑道:“爸爸有爸爸的名字。爸爸叫张明。”“那么,你是明天出生的?”女儿又问。跟女儿对话真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我笑着回答道:“爸爸若是明天出生,今天还没在呢。明天是对今天来说的,现在还没有到来。”女儿还是不明白。她说:“为什么你叫张明而不叫别的名字呢?”“这个,”我一时语塞,“恐怕得问你爷爷和奶奶了。”“你的名字怎么写呢?”我拿起笔在纸上写下“张明”两个字。女儿看后兴奋得大叫道:“爸爸,你的这个‘张’怎么和我的‘张’一模一样?”我又被问住了,随后笑破了肚子。女儿却奇怪地看着我,不知怎么回事。

  一枝康乃馨

  记得女儿上小学六年级时,每天都要去挤300路公共汽车。从我家附近的安贞桥到学校住地航天桥,大约有10站地。每天乘坐300路车的人非常多,有时乘客人贴人挤着,双脚可以悬空。女儿就是天天在这样的乘车环境中往返20站地,下车还要步行1公里,背着沉甸甸的书包,手里还得提着圆鼓鼓的水壶,就像战士急行军一样。初春的天气依然昼短夜长,女儿上学放学都要由我到车站去接送。一天晚上,我到车站等女儿放学回来,一连有十多辆300路车经过也没见到女儿的身影,我有些焦急。终于,我看见女儿歪戴着小黄帽(小学生的标志),随着人流跌跌撞撞从一辆拥挤不堪的300路车下来,鞋也被人踩掉了跟,眼泪汪汪的。可她还小心翼翼地拿着什么东西在手中护着。“怎么哭了,往常坐车不都是这样挤吗,今天就受不了啦?”我说。“爸爸,不是我怕挤,而是康乃馨怕挤,你看康乃馨都被挤掉了花瓣。”女儿哽咽地回答,并把她的书包递给我。我这才注意到女儿手里的花。“你买花干什么?随便乱花钱。”我接过她的书包生气地说。“爸爸,我是用压岁钱买的。您猜今天是什么节日?”我想了想说:“3月8日,对了,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妇女节就是妈妈的节日。我花了3元5角钱买了一枝康乃馨送给妈妈,祝她节日快乐。可是,刚才挤车时,把花挤坏了。”女儿的眼泪又淌下来。我的头“嗡”的响了一下,不禁睁大了眼睛仔细端详我的女儿。这个娇气的孩子,平时只知道别人关心她,爸爸妈妈奶奶姥姥姥爷从来都是宠着她,像众星捧月。生活上,她是东西拣好的吃,衣服拣好的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切以她为中心。女儿习惯了,大人也习惯了,谁让现在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呢?猛然间,女儿由被别人关心到开始关心别人,着实的让我吃了一惊。我随口问道:“你为什么要祝妈妈节日快乐呢?”她回答:“妈妈养育了我,她很辛苦。妈妈付出了劳动,所以,她是劳动妇女。”我笑了,对她说:“劳动妇女的范围很广,它不仅包括体力劳动者,还包括脑力劳动者。就像给你们上课的女老师,你刚才乘坐300路公共汽车的售票员阿姨等等,她们都是劳动妇女。‘三八’妇女节是全世界劳动妇女的节日,当然,也包括你妈妈在内。”“可是,我的花被弄坏了,妈妈会不高兴的。”女儿愁眉苦脸地说。我安慰她说:“你妈妈决不会因为花被弄坏了埋怨你,她一定会为你高兴。”“为什么呢?”“妈妈知道你长大了。”女儿破涕为笑,笑得很开心。

  人是高级动物吗

  这个题目是女儿出的。我对她说:“人当然是高级动物,从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看,人和动物没有根本的区别。人属哺乳动物,如果说得具体一些,动物有肢体内脏骨骼肌肉皮肤和血液,我们人也有;动物有生老病死,我们人也一样。唯一不同的是我们人类有思想,动物却没有。这就是人为什么是动物、同时又是高级动物的原因。”女儿说:“我从小受到爸爸妈妈的关怀和照顾,动物的爸爸妈妈也很爱护它们的小宝宝,可是,动物的爸爸妈妈从来不打自己的孩子,人类却有爸爸妈妈殴打自己的孩子呢?”我说:“虽然父母打孩子不对,毕竟也是一种爱护方式。孩子会犯错误,小动物也会犯错误。小动物犯错误,它们的父母可能会用我们不知道的方式教育;人类的孩子犯错误,父母教育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心平气和地讲道理是一种,打骂也是一种。当然后一种方式未必科学。”女儿不同意。她说:“动物的爸爸妈妈从来不打自己的孩子,小动物照样长大,然后离开妈妈去独立生活。这是不是说它们的教育方式比人类更高级呢?”我笑了,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回答。女儿又问:“人类的家庭中有孩子杀死父母;父母生了孩子又把他们卖掉,还有夫妻互相残杀(这些事都有新闻报道)。我看电视《动物世界》节目里动物们却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它们是那样的亲近和爱护,在自己的天地里自由自在,除了猛兽,倒是人类活动给它们带来威胁。作为高级动物的人类,就是这样的“高级”吗?我心中一惊,没想到孩子竟提出这样的问题,便敛起笑容说:“这些都是个别现象,有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原因,不能一概而论。假如其它动物也能进化成高智能的动物走入社会化,也许也要发生和人类相同的事。”女儿说:“如果这样算‘高级动物’的话,我宁愿过普通动物的生活。”女儿的话引起我的思考,我想起一个外国人的故事。这个外国人有一次开车外出,遇到一只燕子从天空中跌落在公路上,他猛然把车停住,见其它燕子也飞下来,有的叼着受伤燕子的嘴,有的叼着它的翅膀和尾巴,把它从公路转移到路边的草地上。这个外国人为动物之间的互相救助感慨不已。后来,他自己做了一个实验,用血一般的红色颜料涂在身上,躺在公路边假装被车撞了,结果路过的人和车辆,没有一个人停下来帮助他,竟连问都没有人问。他说,人类还不如小小的燕子。当然,这只是个别现象。曾有新闻报道,身患白血病的江苏泰州少女陈霞,接受了台湾同胞捐赠的骨髓移植手术,获得新生。人,毕竟还是有思想、有感情的高级动物。

  爸爸的小学老师

  女儿相当尊重她们的小学老师,老师说的话就像圣旨一样,就连我们也要言听计从。“爸爸,你上学的时候是‘三好生’吗,你听老师的话吗?”女儿问我。“爸爸小的时候很调皮,不但有时不听老师的话,甚至还逃过学。”我说。“真的?”女儿睁大了眼睛。“完全是真的,爸爸当年在学校的表现比你现在差远了。”我实事求是地说。“那你为什么对我要求那么严?”女儿不理解。“正是因为爸爸小时候不认真学习,长大了才知道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对你才严格要求。”女儿若有所思,她说:“爸爸,讲讲你小时候上学的故事,讲讲你的老师吧?”我点点头,这正是一个机会。“我读小学的年代是在‘十年动乱’时期。那时的师生关系是完全颠倒的,文化课程几乎被‘红宝书’和‘老三篇’所取代,一件不起眼的事情,马上就有可能转化为一场政治风暴。“一次,我们班主任王老师在辅导我们学生朗读毛主席写的《愚公移山》,其中有一段的内容是:‘告诉你们美国政府中决定政策的人们,我们解放区禁止你们到那里去。因为你们的政策是扶蒋反共,我们不放心。’王老师无意中将‘你们的政策是扶蒋反共’念成‘我们的政策是扶蒋反共’,而且还连续念了两遍,直到学生大哗,王老师方才醒悟,顿时惊慌得不知所措。于是,她被学校点了名,大会小会地批斗。既然你王老师的政策是扶蒋反共,立场自然是站到了敌人那边,学生们必须与你划清界限。这划清界限的表现就是全班同学每个人都要给王老师写大字报。“王老师没有被停课,而是负责给班里每位同学准备好纸和毛笔,要教会同学们如何书写批判自己的大字报,同时,还要纠正每个人的错别字和语法上的错误。王老师必须耐心细致,否则就是‘态度不老实’。“我写的大字报的标题是:‘王某某(那时写大字报必须直呼其名,不能称老师,尽管我们口头上仍然叫王老师),你要把我们带到何处去?’正当我手持毛笔一笔一画地认真书写时,王老师悄悄来到我的背后仔细端详。她说:‘你的毛笔字基础不坏,但要练好基本功,首先要横平竖直,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还要临贴练习。同时,大字报的内容要抓住要害,不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我抬起头来两眼茫然,似懂非懂不解其意,但王老师那亲切的话语和苦涩的微笑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多少年过去了,王老师的音容笑貌仍时常浮现出来。现在细细地回想,那种微笑分明是悲哀,是一种打掉牙往肚子里咽的巨大悲恸。一个看来再简单不过的口误,竟遭致一场厄运。”我的故事讲完了,女儿的双眼已经充满了泪水。“不,不,我不信。肯定是你编造的。”女儿哭着说。“不是我编造的,这是真事,那个时代就是这样。”我说。“你怎么可以这样对待你的老师?”女儿接近于质问。“是啊,我怎么能那样对待我的老师?”我也时常在问自己。

  应当告诉孩子如何正确对待猛兽

  吃晚饭时,家人一同观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见有报道江西省宜黄县白竹乡丰产村一农民遭华南虎袭击身亡。年幼的女儿看后问我说:老虎真的会吃人吗?我听后心中一惊。“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这句话从环境保护的意义上来说完全正确,自然界里没有动物就不可能保持生态平衡,也不可能使人类生存繁衍到今天。因此,保护动物就是保护自然界、保护人类自身。但是,人们单独和猛兽相处时,猛兽是会袭击人的。这一道理必须让孩子们清醒地认识到。现在有许许多多的电视卡通片,用各种各样的动物(其中包括很多猛兽)来模拟人类社会的生活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为的是培养和启迪孩子们的智慧和道德。这当然是很有益处的,孩子们对动物有特殊的爱好,而且也易于接受。可是,大人们却往往忽视了在现实生活中猛兽弱肉强食的自然生存法则。记得十多年前,也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曾报道过的一条新闻,说是台湾的几个年轻人随旅游团到东非野生动物公园游览。参观时,竟无任何防范大呼小叫地直奔狮群栖息地,被狮子扑倒嘶咬至死。当时的电视镜头还拍摄了死者在现场遗留下的鞋子和其他物品。那时我很不理解,这几个台湾的年轻人居然不懂得狮子会伤害人这个道理吗?我现在才有些明白,很可能他们确实不懂这个道理。他们所见到的狮子,也许都是在电视卡通片,或者动物园里。这些狮子已经不是真正意义的狮子了。尤其是在动物园内豢养的狮虎等猛兽,虽然也是血肉之躯,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哪里晓得自己觅食的艰辛,野外捕食的本领早已退化,它们那威风凛凛的外表只不过是个摆设。《水浒》中所描述的“吊睛白额大虫”那“一扑、一掀、一剪”的精彩场面,也只能成为施耐菴、罗贯中的“专利”了。或许,正是这种现象给当今的年轻人造成了误会,使他们不了解野生环境中的猛兽。猛兽袭击人的事件今后还会发生,我们一定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在懂得如何保护动物,同时,更要了解猛兽的习性,使之不再发生由于无知而被猛兽咬死的惨剧。

  爷爷的拳头

  1986年4月我父亲病故,同年9月我女儿出生,所以,我女儿从生下来就没有见过她爷爷。爷爷的脾气和秉性是个什么样子,她只能依靠想象了。“爷爷对你好吗?”女儿常常问我。“当然好呀。”我回答。“可我听我奶奶说,你小时候我爷爷总打你,是吗?”“那是因为我调皮倒蛋,老惹你爷爷生气。”“爸爸,讲讲你小时候挨打的故事好吗?”女儿央求道。“这有什么好讲的?”我说。“我想听嘛!”女儿用胳膊缠着我的脖子说。我只好想了想说:“那是多少年前的事了,当时我10岁,你姑姑8岁。有一次去北海公园看室内花展,你爷爷奶奶带着我和你姑姑一起去的,你姑姑第一次看见那些争奇斗妍、姿态万千的花朵,高兴得拍起手来。她说:哥哥你看,这些花朵多漂亮呀?我却在一旁冷不丁地冒出一句不知从哪儿学来的话:‘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当时,有许多看花展的人都诧异地扭过头来看我,好像在责怪:这是谁家的孩子?竟然说出这样不得体的话来。你爷爷怒不可遏了,是我破坏了花展的气氛,当众给他丢丑,走过来,不由分说,当当就是两拳。我一个趔趄坐在地上,哇哇地哭得好伤心呢。其实,我也不懂得那句话的含义,只是觉得说出来好玩。现在看来,‘人无千日好’未免有些绝对,而‘花无百日红’却是实实在在的。不过,看花展时的确不该说出这样的话来让大家扫兴。“孩子们有时常常说出成年人讲的话,却不一定理解它们的含义。“小时候,我居住的机关宿舍大院里有一张砖头和水泥堆砌的乒乓球台。一到放学后,孩子们便把它围个水泄不通。什么‘点兵点将’、‘争做皇帝’,玩法可多了。只是就一张球台,孩子们又太多,常常因为打不上球而吵得面红耳赤,有时甚至大打出手。一天,有两个女孩子放学早,抢先占领了球台,叽叽喳喳喜鹊一般玩兴正浓。而我和另外几个男孩子气得干瞪眼,在一旁等了半天,也不见她们有走的意思。我憋不住了,走上前去挥舞着球拍将她们推挡的乒乓球打了出去。其他小伙伴见我采取了‘行动’,立刻呼啦啦抢占了球台。女孩子气呼呼地说:讨厌,捣什么乱?我回答说:去去去,一边玩去!女孩子说:总得有个先来后到,我们先来的,你们一边玩去!我说:先来的该休息了,后来的该玩了,再说我们男孩子打球是为了锻炼身体。女孩子说:我们也是锻炼身体。我愤愤地又说出不知从哪儿学来的一句:臭娘们还想锻炼身体?我的小伙伴们齐声附和:对对,让她们滚蛋。女孩子很倔强不肯服输,偏偏站在球台边不走。我气极了,推了她一把,她一屁股坐在地上呜呜地哭起来。我们这些男孩子胜利者似的开怀大笑,事后也就忘了。“一天,我放学回家,忽见你爷爷在家中坐着,脸色阴沉沉的。我感觉不妙,却不知因为什么。他厉声质问:最近你干什么坏事了?我惊恐地看着他,用手摸着后脑勺想不起来。你爷爷又问:有没有欺负别人?我摇了摇头。你爷爷更来了气,他挥舞着拳头说:欺负人家女孩子,算什么英雄?你是强盗还是土匪?为什么变得这么霸道?还胡说什么‘臭娘们也想锻炼身体?’你这些话都是从哪儿学来的,你懂得这些话的分量吗?接着,他又找来笤帚疙瘩收拾了我一通儿。最后,还揪着我去那个女孩子家道歉。“入夜,我周身疼痛难忍,恨死了那个找你爷爷告状的女孩儿和她的妈妈,却没有丝毫反省的意思。“你爷爷蹑手蹑脚地走过来,见我睡不着就轻声地问道:还疼吗?黑暗中我点点头。他说:爸爸不对,不该下那么重的手打你,你还是个孩子。我听到这句话,眼泪便又涌出来,好像受了无限的委屈。他抚摸着我说:爸爸是为了要你记住,一个人不能混不讲理,不能蔑视人家,更不能欺负弱者,要学会尊重别人。暴力是无能的表现,爸爸打你其实也是一种无能的表现,将来你长大了,千万不要因为这个而怨恨爸爸,爸爸主观上确实是为了你好。“在我幼小的心灵中,不理解你爷爷那有力的拳头居然是为了我好。20年过去了,在我结婚的时候,你爷爷说:你小时候淘气,我老用拳头教训你,现在想来后悔极了。爸爸年轻时不懂得对子女应采取科学的、合理的和适当的教育方法,至今为此而内疚,希望你不要像爸爸那样对待你的孩子。女儿听完我讲的故事,沉默了很长时间。末了,她说了一句:“我爷爷真好。”把全世界的瑰宝都送给女儿

  上初一的女儿要过12岁的生日,老早她就放出声说:“爸爸,您送给我什么生日礼物呢?”我匆匆回答说:“爸爸还没想好呢,可是,你想要什么礼物呢?”还好,女儿理解收入不多的父母,没有“狮子大张口”,只是轻声细语的说:“给我买一本书吧,最好是《十七岁不哭》。”我一愣,她距离那个年龄还差四、五年,遇到什么烦心的事,还要“不哭”呢?下班后,我骑着自行车满世界转悠。书店一家挨着一家地进去,居然没有找到她要的书,我有些神情沮丧。家中女儿的书架上已经摆满了我和她妈妈近些年来为她买的书,像《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世界自然之谜大观》、《大宇神秘惊魂系列》、《皮皮鲁》、《鲁西西》等等。现在的孩子求知欲旺盛兴趣广泛,各方面的条件比我们当年强多了。书店临近关门,我只得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选择适合女儿年龄阶段阅读的书。终于,我看到一本名叫《世界瑰宝》的精装书。这是一部大型画册集,有500多幅彩色图片,内容是我国解放以来世界各国领导人和知名人士赠送给我国领导人的礼品。这些礼品绝大多数是制作技艺精湛的工艺品,千姿百态价值连城,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纪念意义。其中有美国前总统尼克松1972年2月访华时赠给毛泽东主席的“烧瓷天鹅”,这件艺术珍品的作者爱德华.马歇尔.波姆是美国现代声望卓著的鸣禽硬瓷烧制大师,目前已经去世。“烧瓷天鹅”一共制作了两个,另一个还保存在美国,现在成了艺术绝品。这本画册原价是180元,书店打折卖50元,我爽快地买下一本。回到家,我把画册放在背后让女儿猜。女儿说:“不会是别的,肯定是书!”我说:“当然是书,你猜猜是什么书?”“《十七岁不哭》?”我有些扫兴:“你就认准那本书?”“还能是什么书?要么就是作文大全,课外读物?”“你再猜不着,我可要‘哭’了。”女儿从我的身后将书一把夺了过去,见是一本精制的画册,迫不及待地打开看起来。“爸爸,这本书真好,有这么多好看的东西。”女儿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爸爸把全世界的瑰宝都送给了你,你可要好好地珍惜它。祝你生日快乐!”我不无得意地说。

  不认识歌星没有什么不光彩

  家里摆放的电视机是孩子们的天下。动画片、娱乐节目必不可少,家长只有奉陪的份。女儿渐渐长大了,也开始追星。什么影星林志颖、苏有朋呀,歌星张信哲、范小萱呀,女儿常常挂在嘴边上。放学回家,女儿把书包扔在桌子上,便打开录音机戴上耳机跟着范小萱一起“找找猫,找找闲,找找谁,找找钱,找找梦,找找甜,找找快乐……”摇头晃脑手舞足蹈。

  一次,看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节目,有一位观众曾说起周华健,主持人崔永元一愣,随口带出:“周华健是谁?”正看电视的女儿立刻说道:“连周华健都不认识,这个崔永元可真够‘光彩’的。”我问女儿:“你知道周华健?”女儿惊讶地瞪起眼睛:“爸爸,您也不知道周华健是谁?”我摇摇头。女儿说:“周华健是大名鼎鼎的台湾歌星!”我噢了一声。女儿不依不饶地说:“爸爸,您平时不听流行歌曲,当然不知道。可崔永元是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不知道周华健可就不光彩了。”我想了想说:“崔永元就是那么一说,也可能是成心的,他未必不知道周华健。可是,知道也罢,不知道也罢,这没有什么不光彩的。一个人的知识毕竟有限,不可能知道各个行业的有名人物。但是,如果不知道过去为国家为民族为世界作出巨大贡献的人,如毛泽东、华罗庚、爱因斯坦等等,那才是不光彩的事呢。女儿看着我,好像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言论。此时,她一定在想:大人们不知道台湾著名歌星,还找出种种理由来为自己辩护。

  50克重的乒乓球

  正上初中二年级的女儿参加学校的期中考试回来后对我说:“爸爸,您说乒乓球有多重?”我回答说:“爸爸没有用秤称过,说不准。”女儿又说:“期中考试有一道题是这样的,一个物体的重量为50克,是苹果还是乒乓球?”我问她:“你答的是什么?”女儿说:“乒乓球。”我非常惊讶:“50克是一市两,哪有一两重的乒乓球?应该是苹果,你的答案是错的。”女儿振振有词地说:“您刚刚说过您也不知道乒乓球有多重。”我说:“可是我知道乒乓球绝不会有一两重,小一点的苹果会有一两重,这是生活中的常识。”女儿说:“有一次妈妈带我买苹果,一斤才有三个,每个肯定不止一两。”我说:“苹果有大有小,重量不会一样,而乒乓球却是一样大的,重量也一样。”女儿说:“班里有许多同学和我的答案一样,考试完了我们还讨论呢?”我问:“结果呢?”女儿说:“各说各的理,谁也说不服谁。”我笑了:“初中生不应该犯这样的错误。”女儿问:“何以见得?”我说:“咱们可以用秤称。”结果证明女儿的答案是错误的。我很佩服学校老师出了一道看似简单却难住了不少类似我女儿这样初中生的物理题,同时,我也为学校现行的教学内容捏上一把汗。许多学生头脑里塞满了书本上的知识,而生活常识却少得可怜,独立动手动脑的能力很差,生活中有许多本该自理的问题不能自理。当然,这不能全怪老师,家长和社会也有责任。记得民间曾有这样的说法,中国的教育目的是为了把孩子培养成未来的什么家什么长,美国的教育目的是把孩子培养成未来社会的好公民。什么家什么长毕竟是少数,而公民却是每一个人所要面对的现实,因为他要为社会去尽义务。民间的说法未必准确也未必公允,但是,我们可以随便问一个小学生、中学生甚至是大学生将来准备做什么,会有哪一个人告诉你,他要作普通的社会公民呢?

  写给女儿的一封公开信

  晨晨(女儿的小名):你好。你们学校的共青团团委要对初二的学生进行一次“迈步”教育,主题是“告别少年,迈入青年,做跨世纪的优秀人才”,并希望家长协助工作。我们觉得学校举办这样一个活动非常的及时,也非常的有意义。说它及时,是指学校的老师和团组织敏感地抓住了初二学生的年龄段,把它视为从少年到青年的过渡时期。说它有意义,是指“迈步”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一定会给孩子以后的成长带来帮助,同时,还会留下终身的回忆。晨晨,你生活在一个幸福美好的时代。国家正在改革开放,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社会安定团结,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你目前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是1949年建国以来最好的,与爸爸妈妈像你这个年龄的时候简直无法相比。1969年9月,爸爸14岁,上初中一年级。那时,正值“十年动乱”,社会上搞武斗,学校也乱哄哄的没有秩序。老师被打倒了,文化课被视为“封资修”的东西,我们几乎什么知识也没学到,就匆匆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了,才知道自己的文化知识如此地贫乏。为了适应工作需要,我们只能自学。1977年,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爸爸也参加了高考,虽然政治、语文、历史、地理等科目都达到了及格标准,但是数学却是零分,因而落榜了。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办以后,给像爸爸一样的许多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爸爸边工作边学习,用了整整7年的时间,才完成了法律专业本科课程的学习。其中的汗水和艰辛是你难于想象的。也许你不明白为什么爸爸当年30多岁的人还要自讨苦吃。一个人的一生也就是几十年而已,与永恒的宇宙、漫长的人类发展史相比,简直是微不足道。怎样才能使自己短暂的人生过得更有意义,确实是每一个人都需要面对的严肃话题。你们这次活动的主题是做跨世纪的优秀人才,何为“优秀人才”?按爸爸的理解,就是能够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很大贡献的人,这样的人活着才有意义。若想多作贡献,就要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现代化的本领。爸爸当初就是缺少这方面的东西,在工作上才遇到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这也就是爸爸为什么刻苦自学的道理。当然学习是终身的事情,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但是,学校的学习对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是打基础,基础打不好,将来的学习也是无从谈起。就像爸爸高考数学得零分一样,是当初数学基础没有打好。爸爸本想把那张数学零分成绩通知单送给你,作为一份有特殊纪念意义的小礼物。可惜的是没有找到,只找到后来参加自学考试的准考证,上面记载了爸爸从1986年至1989年的考试情况。其中有不少课程第一次考试还未及格,又第二次甚至第三次考试才及格。也许你和你的同学会觉得可笑,爸爸当年的学习完全是靠自己看书,没有任何老师辅导。你们现在多幸福呵,不懂的问题可以问老师,老师又循循善诱诲而不倦。爸爸就将这个《准考证》送给你,作为你迈向青年的礼物。希望你尊重老师,爱护同学,珍惜这么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抓紧一切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争取考上高中和大学,做一个自食其力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爸爸、妈妈为配合学校教育活动而写)

  学校的班主任陈老师看到这封信后,特意让我制作成录音带,并配上音乐,用录音机在全班大会上播放。女儿晨晨很兴奋,我也感觉到很有意义,女儿一定会珍藏好这个特殊的礼物,永远记住这一天。

  “鸡头”使女儿提高自信心

  一个人的成长和进步,脱离不了和他密切相关的工作环境,包括人际关系。环境可以造就人,也可以淘汰人;人又可以改变环境,让环境为自己服务。这种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我是赞成“宁当鸡头,不当凤尾”这句中国的老话。因为每一个人的能力不同,经验不同,智商也不同。如果一个中等水平的人,长期生活在众多高手、强手之间的环境里,有可能感到自己低能和无助,甚至会自暴自弃。相反,如果这个人在另一个环境中,周围的人并不十分优秀,有的人还不如他,这也许就能发挥他的长处,使他的自信心得到满足,创造出不小的成绩。女儿上初中时,学习成绩一般。在她的班级里有不少同学学习成绩非常棒,分数高出她许多。为此,她很少受到老师的表扬,我们作为家长也经常批评她不努力,孩子感到很委屈,有时竟认为自己天生不如那些好同学,学习上提不起兴趣,自信心受到打击。待中考之后,成绩好的同学上了市重点或区重点中学,而她上的是普通中学,但这所学校风气好,学习抓得紧,女儿也努力,学习成绩名列班里前茅,还入团当了团支部委员,老师经常表扬,孩子恢复了自信心,自己也知道主动学习。有趣的是,今年教师节期间,原来的初中同学为探望老师而聚在一起时,那些考上重点中学的学生叫苦不迭,因为强中更有强中手,为了赶超先进争第一,他们累得精疲力尽,甚至后悔去了重点学校。

  孩子们是这样,成年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凤尾”虽好,却总得随大流,跟着环境走,单位风光你也跟着沾光,单位走下坡路你也跟着倒霉,你只不过是一条大船上的乘客。“鸡头”虽小,却能鼓舞人的斗志,振奋人的精神,还会体验到做人的尊严,尽管有时可能要遇到艰难险阻孤立无援,可你是主动的,决胜权掌握在你的手中。在船上你不是乘客,你是船长要发号施令,你是水手要掌舵前行。

  此稿写完后,女儿看了拍案叫绝。她说如果要是由她来写,可能会加上她更多的想法,也许更说明问题。

  代沟是不能弥合的

  一位有经验的家长,曾用“签定契约”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使家长和孩子在权利义务上对等,并互相约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位家长说:“一场家庭生活矛盾,上升到以社会生活的方式来解决,在那些冲突比较严重的时候,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这样的经验很使我惊讶,原来还可以采用这种办法教育孩子。女儿已经上了高二,在校成绩一般,也没有什么特长。但她在学习上还是相当用功的,只是脑筋比较“死”,方法比较笨。学新课时,不会“举一反三”;复习时,又不会“提纲挈领”,往往是事倍功半,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尽管我们经常教育女儿说:你现在的学习,关系到你能考上什么样的大学?而上什么样的大学,又关系到你将来的工作和事业,对你的一生都非常重要,所以现在必须抓紧时间,提高学习成绩,而高考是按分数说话的。但是,类似这样的许多话,女儿好像根本就听不进去,常常表现出不耐烦来,有时甚至当面与我们顶撞。女儿也有自己的爱好,喜欢看电视剧,喜欢听流行歌曲,还喜欢阅读小说。每逢这时我都要说:“你把用在这上面的时间和精力,放到功课上多好,说不定又解出一、二道数学题或背会十几个英语单词。成绩不好,为什么还不抓紧时间提高?”女儿虽然接受了我的忠告,但能看出来很勉强。有时,为了激励孩子,我和她妈妈会说:谁谁的孩子期末考试成绩全班第一,谁谁的孩子考上了重点大学。女儿听了反倒有抵触情绪,好像伤害了她的自尊心。为什么孩子对我们家长的话不愿接受呢?我想这并不能用“方法不当”或“缺乏理解”就可以简单的概括,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代沟”吧?我认为,成年人理解的道理,孩子并不一定理解;孩子若是能够理解,要等到他长成大人。我们可以想想我们自己年幼的时候,老师和家长的严格要求,我们都能理解吗?至少,我小的时候,对我父亲时常检查我的作业并要求我写日记就非常地不满。代沟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不能弥合的。我们常说“养儿才知父母恩”,自己没养育过孩子,怎能体会到当年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又怎么能理解父母?所以,我赞成有的家长说过的话,“大人与孩子沟通有时就是一个无解的方程式”。冷静的时候,我也常常自问,为什么非要逼孩子?我们自己并不优秀,为什么非要孩子优秀?我们自己在单位的业务考试中都拿不了第一,为什么却要求孩子争第一?这是不公平的。面对孩子,家长应该现实一些,应该承认差别,人和人不一样,孩子和孩子也不一样。只要我们的孩子尽力了,知道努力去学,就应该满足,也应该得到赞扬。同样,我们作家长的也应该仔细想一想,自己的哪一方面做得优秀,值得孩子去效仿呢?

  孩子要有过艰苦生活的思想准备

  女儿常常会对自己的未来进行美好地设计。什么高级白领,月工资五、六千元,住着四室一厅或三室两厅的房子,开着高档轿车,周末去国外度假。她说这些的时候,眼睛闪着亮光,态度十分肯定,充满自信,跟真的一样。我不知道这样的生活标准女儿是怎么想出来的。每当这时,我会扫她的兴。我说,你看,现在有许多毕业的大学生未必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即使有了工作,也要从头做起,月薪一千元的有的是。女儿说,他们是他们,我是我。您怎么就知道我不如他们呢?我笑了,是啊,我女儿应该有个好的前途,作父母的都这么想。可是,你应该有吃苦的思想准备。谁也不是天生就有高水准的生活方式,总要由低向高发展。况且有些人即使到老了,生活水准也很低,而且这样的人也不是少数。就拿咱们居住的宿舍楼来说,有三个女工轮流开一部电梯,其中也有四、五十岁的人,她们每月的收入也就是四百多元。在咱们宿舍楼周围,住着不少卖蔬菜、水果的小摊贩,这些人每天凌晨二、三点钟就要起床,去批发市场排队批发蔬菜、水果,然后再摆摊出售。辛辛苦苦一个月下来,扣除成本和各项费用,收入不过五、六百元。社会上,像这类低收入的人群还有许许多多。女儿不以为然。她说,您总是把人往低处想?您是不是希望我将来就是那样的人?我说,我不是希望,而是要你现实一些,条件好当然好,条件不好你怎么办?如果你达不到月收入五、六千元的标准怎么办?这些你想过吗?女儿说,你们看着吧,我一定要考自己达到或超过我的生活设计水平,而不是靠你和妈妈。女儿有志气。可她的盲目自信和听不进不同意见的心态令我担忧,不是我不希望女儿将来的生活更好,而是为她不了解社会、不能正确摆正自己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放心不下,不知和她同龄的孩子是不是都这样过高地估计自己?孩子长大了,总要从零做起,自食其力艰苦创业,是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的过程。父母可以帮孩子一时,却帮不了孩子一世。如何做人和处世,如何挣钱和消费,是非常重要的事。没有吃苦的思想准备,没有过硬的立身本领,没有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只会大手大脚挥霍浪费,贪图虚荣打肿脸充胖子,到头来吃亏碰壁的只能是自己。

  性教育宜“疏”不宜“堵”

  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确是一件迫在眉睫又不得不做的事情。已经上了高中的女儿,对男女之间的事情究竟懂得多少,作为家长的我们恐怕也是一无所知。我们不便问,她也不会主动说。但是,只要周末的夜晚我们把卧室的门锁上,第二天早晨女儿就会敲门,问我们为什么要锁门?每逢这时,我总要支支吾吾把话题岔开。是啊,我怎么回答呢?我想女儿肯定不是明知故问,让她的父母下不了台。

  三十多年前,我在外地当兵。年轻的男兵聚拢在一起时,总免不了要谈论女人,其中有一个十五、六岁从大城市来的小兵,他什么都不懂,竟然连生育是从性交开始都不知道,在别人告诉他原委之后,他又认真地近乎傻气地询问性交的姿势,因而受到老兵的嘲笑和戏弄。但是,这能怪那位小兵吗?那个时候既没有正规的渠道教给他性知识,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充斥于电视镜头中男欢女爱的场面和可供阅读的相关书籍。

  对青少年进行科学的性教育,我想应该把它当作教授数理化课程一样用平常心去对待。青少年的性成熟和对异性的追求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包括老师和家长,谁也没有权利对他们进行指责,更不能视为洪水猛兽,需要的倒是对他们的悉心关照和科学指导。我觉得当前对青少年的性教育应该体现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生理知识,另一个是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前者是青少年对男女生理特点和性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后者是告诉他们如何正确对待和把握恋爱与婚姻,这里面不但有道德和责任,而且还有年龄和法律的关系。

  我希望能有这样的一天:每当孩子们询问有关“性”的问题时,我们成年人能够大大方方毫不脸红地告诉他们,任何遮遮掩掩和环顾左右而言他的方式,都是有悖于科学和逃避责任,都是不可取的。

  父亲是“战士”,女儿是“首长”

  厨房是战场。可按理说,战场的主人公应该是女性,我却违反常规,喜欢上了厨房,因此被同事们不止一次地讥笑为“模范丈夫”。讥笑归讥笑,我生性使然,喜欢做饭就像喜欢写作一样,难道亲手制作一席美味佳肴,不是很好的创作么?应该对得起自己的胃口和身体。一到下班时间,我就像战士行军上路一样,急急忙忙跑到超市选择夫人和女儿喜欢吃的蔬菜瓜果肉蛋鱼虾,东挑挑西看看,俨然一副孔夫子的面孔:“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然后,大包、小包满载而归。进了家门,首先跃入眼帘的便是厨房的门。厨房、储藏室和大门,构成一个两平米见方的玄关。夫人喜欢白色,一律混油装修。按我的设计要求,厨房的门特意做成拼花玻璃门,白色的门框和淡蓝色带有几何形图案的磨砂玻璃相配,显出洁净、典雅。厨房有5平米大,一扇窗户直通阳台,自然光线充足。人造大理石台案呈“L”形,进口防火板的橱柜对称实用,里面装的当然都是我的“作战装备”——做饭的家什和各种配料。女儿爱吃米饭。我把淘好的米到进电饭煲里,电源一开就不去管它。夫人爱吃蘑菇、茄子、扁豆,我哼着小曲洗菜择菜。然后系上围裙,铺好案板,燃起油锅,磨刀霍霍,又是一副孔夫子的面孔:“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灶台下面的不锈钢拉篮,盛的都是我的“武器弹药”:油、盐、酱、醋、料酒、味精、白糖、淀粉等等,油锅一热,便是“战役”开始。葱花、姜末、花椒是“先遣部队”,进了油锅等于和敌人“接火”,待香味儿四溢,迅速投入“大部队”主料,来回翻炒是“战斗激烈与敌人开展肉搏”,再放入盐、味精似“部队增援”,最后“吹响冲锋号”“收拾战利品”,一盘美味佳肴诞生了。然后又是一轮战役的开始、结束,反反复复拼拼杀杀。一不留神,涮锅时锋利的锅沿把我的手指划破了,几滴鲜血渗出。看来打仗是要付出流血的代价。在“打扫战场”“总结战斗经验”时,忽听门铃大作,正上高中放了学的女儿风风火火跑来:“真香啊,爸爸又做什么好吃的啦?”我一脸得意:“都是你最喜欢吃的东西:油焖大虾、香酥鸡块、软炸里脊,还有红烧茄子、焖扁豆……”女儿背着手,摇头晃脑,像检阅部队的首长一样,看着我的杰作:“不错,不错。同志们辛苦了。以后还要继续努力,多打胜仗!”我一听,像垮了似的坐在椅子上。女儿一惊:“爸,你怎么了?”“报告首长,我‘挂彩’了。”我有气无力。

  不能不“陪”,不能总“陪”

  我乘公共汽车外出办事,见一位年轻的母亲怀抱着1周岁半的孩子在不停地说。孩子在车上呆腻了,挣扎着要下车,母亲耐心地说:“我们还没有到站呢。你看车不停,门不开,我们怎么下车呢?”为了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母亲又从挎包里取出画报,为孩子一页一页认真讲解,孩子果然安静下来。此情此景让我感慨万千,人类每一个婴儿从出生到长大,谁能脱离母亲的照料和陪护呢?正是父母的陪护,孩子才能伊呀学语,蹒跚学步,开启智慧,懂得关怀,积累生活经验,掌握生存知识。可以说,没有父母的“陪”,孩子便不能顺利成长。但是,父母的“陪”又是一把双刃剑,用得不好反而要伤害孩子。盲目的“陪”会使孩子产生依赖性,缺乏独立性;过多过滥的“陪”,又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怨恨父母不给自己一个独立的时间和空间。有的父母对孩子过分宠爱,除了学习什么也不让孩子碰,生活上的事情大包大揽完全替孩子去做,以至于有的孩子生活不能自理,洗衣做饭收拾房间等什么都不会,上大学时还要雇保姆。真不知这是为了孩子,还是害了孩子?因此,我不赞成“好孩子是‘陪’出来”的观点,不管是精神上的陪护,还是生活上的陪护,都要适可而止。当然,当前社会的节奏快,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压力都很大,现在的孩子又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抽出时间,在孩子紧张繁重的课业学习外,多一些关心和陪护是应该的。尤其是当孩子受到挫折时(例如考试成绩不理想,或受到老师的批评等),父母要同情和体谅,一起和孩子分析原因总结教训,共同度过难关。总之,我认为对孩子不能不“陪”,不能总“陪”;不“陪”是放纵,总“陪”是束缚,对孩子的成长都是不利的。

  冤冤相报何时了

  一次,和女儿谈起鲁迅先生的小说《铸剑》,故事的情节,主要是说主人公“眉间尺”替父报仇的经过。女儿不以为然,她问“眉间尺”为什么要报仇?我说,“眉间尺”的父亲是铸剑的工匠,他铸造出当时天下最锋利的剑,可统治者为了不让他再给别人铸剑,便杀死了“眉间尺”的父亲。后来“眉间尺”通过母亲的了解到这件事,并在“黑衣人”的帮助下,割掉自己的头颅替父亲报仇。女儿说,“眉间尺”的目光就是这样短浅。我很惊愕,怎么,杀父之仇可以不报吗?女儿说,正是人与人之间这种冤冤相报,才使得社会不太平,战争连年不断,就像现在国际上的巴以冲突似的。我说,罪恶必须产除,不然就不能制止罪恶的发生。古时“眉间尺”的复仇是天经地义的,与现在的巴以冲突不能相提并论。

  女儿说,如果一方主动作出让步,另一方也就可能妥协,这样,和平的机会就来了。没有战争,实现了和平,可以避免更多的人流血和丧失生命,人们可以抓紧时间搞经济建设。我笑了,女儿可以当个政治家,看问题统揽全局、高屋建瓴。只是“杀父之仇”居然可以不报,我这个当父亲的心里毕竟不痛快。

  2001年1月初稿,2003年11月30日修改、增删。[全文约16000字]

  作者:张明电话:62110627地址:东城区安贞苑50号院1号楼7门601室邮编:100029


评论】【返回论坛首页】【 】【打印】【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论坛意见反馈留言板 联系电话010-82628888转535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